全部公告 |登入頁面 |回屏科首頁|
本校「防制藥物濫用」教職員生 識毒、拒毒、反毒系列二教育宣導說明
*訊息有效日期:2025/11/19 ~ 2025/12/31           *公告單位: 學務處生活輔導組
*聯絡方式:生輔組6479喻教官
分享 | 列印
今天來認識與了解〝新興毒品〞
所謂新興毒品並非「新發明」而是「新的不當使用」,其出現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規避法律對於毒品的管制,可溯源於1980 至1990年代的合成毒品(designer drugs),其特性是將原毒品的化學結構式做微幅改變,藉以規避管制,但其藥理作用和原毒品類似。
而1990-2000年代則出現了合法興奮劑(legal highs),這類毒品強調是經由新合成、僅限於科學研究(scientific research)的化學物質或由植物萃取(herbal highs)而來,和管制毒品的結構式不同,故強調其「合法性」,且常經由網路重新標示及包裝後販售,極易吸引年輕族群初次使用。自2000年起,進入了以新興毒品為主流的年代。
1.新興毒品是近年來新起之濫用藥物的統稱。
2.常見的新興毒品:依托咪脂、類大麻、強力搖頭丸 PMMA、搖頭丸、搖腳丸、GHB、K 他命、FM2、喵喵、 笑氣……等等,毒品種類繁多,依聯合國毒品與 犯罪辦公室的通報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12月底止,已接獲139個國家,1182種 NPS種類之通報。
3.出現場合:酒吧、KTV、舞廳、網咖、私人聚會(Home Party)等年輕人玩 樂的場所,所以這些毒品又被稱為「俱樂部用藥」或「娛樂性用藥」。
4.誇大效能忽視危害:使用這些毒品者往往誇大效用掩蓋其副作用,忽視 其成癮性以及對當事人造成之危害。大部分是合成藥物毒性還不明確, 剛用時毒性不像傳統毒品明顯,常讓吸毒者深陷毒害而不自知。
5.致死率高:據法務部法醫研究所 2012-2018 年新興毒品死亡案例統計,從2012年10 案,到2017年100案,死亡案件數逐年增長。平均死亡 年齡不到 29 歲,致死場所以旅館、摩鐵最多,檢驗發現吸毒者常混用多 種毒品,平均一名死者身上有 4.6 種毒品,驗出比例最高者為K他命。
6.不當的導引:針對新興毒品散佈之群聚性、公開性、流通性與便宜性等特點,在特定場合誘導年青人嘗試助興,形塑流行趨勢。
資料來源: 刑事警察局 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 防毒展示教育資源網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校址:91201 屏東縣內埔鄉老埤村學府路1號‧電話總機:+886-8-7703202
Copyright@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任何形式之轉載,請先與           電算中心    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