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巡覽連結

生態環保又食安的菇蕈栽培班
更新日期: 2015/9/7   植物醫學系
生態環保又食安的菇蕈栽培班

 本校的植物醫學系「菇蕈研究與發展中心」多年來在梁文進教授與陳麗鈴副教授積極以盤固拉草為基質作為木屑替代性基質栽培菇蕈之研發下,以盤固拉草成功栽培巴西蘑菇、紫丁香蘑菇、杏鮑菇、波特貝拉菇、木耳,並增進猴頭菇產量,目前正在進行香菇栽培試驗。這些成果引起一些對農業有興趣,對環境生態關心之農民學院學員的注意,並要求開班學習,菇蕈研究與發展中心於是在104年9月2日上午10時起至4日下午在本校植醫系105教室開辦「應用盤固拉草堆肥於菇蕈栽培訓練課程」班。
  近年來世人對養生的重視,食藥用菇蕈類食品已漸成為人類重要健康食物。應運而生的新興之栽培菇蕈猶如雨後春筍般地快速增加,如杏鮑菇、秀珍菇、蠔菇、柳松菇、鴻喜菇、珊瑚菇、美白菇、巴西蘑菇、猴頭菇、靈芝、牛樟芝等;另加原有之栽培菇蕈,如金針菇、黑木耳、香菇、洋菇、草菇等,種類繁多。目前台灣生產的這些菇蕈,除洋菇、草菇及部分巴西蘑菇外,其他菇蕈類多為木生菇蕈,主要都以木屑或段木為栽培基質,每年用掉4億塑膠包及塑膠瓶,須要30萬公噸以上木屑,這項木質資源來源,在世界重視森林保育生態保育的現今與未來,對木材主要仰賴進口的台灣而言,是個大隱憂。
  基本上,所有植物性資材都可調製成適合栽培菇蕈之栽培基質。ㄧ般禾草及穀類作物之禾桿來源充足,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用麥桿或稻桿做為洋菇栽培堆肥的主要原料。這些材料在堆肥製作過程,常添加麥麩、米糠、黃豆粉、粉頭、或添加禽畜糞便肥,增加營養成份,以提高洋菇產量。台灣穀類作物之禾桿最多的來源為稻稈,但水稻栽培過程常施用不少農藥,有殘留農藥之疑慮,對生產安全菇蕈是有顧慮的,這對注重視食品安全及自創品牌的台灣農產物是不利的。因此,台灣為減少菇蕈栽培對木材、木屑之依賴,擴大替代資材來源降低生產成本,其他禾草資材替代性栽培基質之研究是必須的。
  而盤固拉草則是一項禾草資材之選擇,因其容易栽培,管理簡單,不須施用農藥,適宜在台灣中南部地區生長,許多不宜耕作生產高經濟作物之土地,應可開墾種植,或是休耕地再生再利用,推廣後可生產無農藥殘留之盤固拉草,是經濟安全的好資材,一則可供應牧草飼料給畜牧業者,一則供應菇蕈栽培基質給菇蕈栽培業者,而菇蕈栽培後之堆肥基質又可再利用,當飼料餵飼牛羊,完全符合環保。若能將不宜耕作之土地開墾種植,則可提高土利,又可美化田野視覺環境,又有水保持功能。
  是故,台灣菇蕈生產若能多利用盤固拉草當菇蕈栽培基質,將可達到減少木屑使用,減少林木砍划,維續生態環境,可以生產優質安全菇蕈,使用後之堆肥基質,又因可再利用當飼料餵飼牛羊,沒有廢棄物,完全符合環保,真正實現生態環保又安全的菇蕈栽培生產。



【延伸閱讀】
聯合新聞網:牧草代替木屑種菇 屏科大推廣環保技術
http://udn.com/news/story/3/1162224

自由時報:牧草為基質 屏科大開班教種「菇」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43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