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𝟐𝟎𝟐𝟓 人權生活藝術節|未竟之路:聲生不息的迴音 The Path of Democracy in Progress : Echoes of the Polyphonic Carnival 順著歷史迴廊的輕語,國家人權博物館邀請您,走進 #景美紀念園區, 一同見證,藝術如何成為與歷史對話的通道, 一同成為,那聲生不息的迴音之一。 —————————————————— 活動時間:2025/11/22 (六)~2025/12/14 (日) 活動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 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 最新消息請關注: 2025人權生活藝術節粉專:人權藝術生活節 2025人權生活藝術節官網:https://hrftw.nhrm.gov.tw/home/zh-tw
策展理念介紹:《未竟之路:聲生不息的迴音》 從人權「平等自由」出發,建立藝術與政治的通道,使原受壓迫者相聚為人民主體,主動參與劇場,成為自由創作者,同時凸顯「觀看即勞動」的藝術政治。這是將被監控者轉換成為舞台上的主體,於社會與戲劇的場景切換間,讓未竟的民主之路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上演,被動的觀者化身為「諸眾英雄」的戲碼。藉由巴赫金的「眾聲」與「眾生喧嘩」的美學,對應劇場中的聲音與身體,讓歷史中集體失語的場景被重新召喚。 在聲音及身體的劇場複調性中,召喚出歷史—回憶、感知、言說、沉默、未完成行動——迴盪在異質張力未解的民主語境中,讓歷史與記憶在當代民主語境中重新迴盪與再次詮釋,展現「百分之九十九」的潛力與情感勞動,抗衡「百分之一」的威權統治。將原為「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的白色恐怖高壓統治,反轉為象徵「人權」的紀念碑性空間,對應傅柯「全視監獄」的隱喻,揭示觀看機制如何塑造順從的沈默主體,並提出「反轉全視」(reversal panopticon),由囚眾視角對抗監控與壓迫的凝視。 《未竟之路》是展演藝術的政治行動,強調民主的主動參與,著重:一、探索生活方式與社會關係的「行動政治」;二、打破觀演界限的「社群參與」;三、擾動社會/劇場階序的「民主氛圍」;四、以「眾聲」思辨未來可能。這使日常生活的社會劇場重新分配時空人事,推動智性的自主,保持個體差異,並使人的「潛能」發揮最大效用,推動智性的無差別平等。 在表演、演講、書寫、舞蹈等框架裡,被壓迫者展現無盡潛能,親自訴說自己的故事,於未竟之路上成為自己的主人。
|